欢迎来到华体会电竞真人官方网站!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多重有利条件共振煤矿智能化开启新篇章:多家软件公司崛起
时间: 2024-06-20 16:52:57 |   作者: 业界资讯

  据统计,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较2019年下降0.9个百分点。

  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70%降至56.8%,但占比仍然超过50%,是目前国内消耗最多的能源。

  双碳工作推进,新能源消费比重有望显著提升,但传统能源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占据较高比重。

  2020年,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15.9%,相比2011年提升超过 7 个百分点。

  2021年 9 月,精确指出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由此可见,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望在2021-2025年间提升约9个百分点。但火力发电、钢铁冶炼、供暖等诸多行业仍依赖煤炭能源,传统能源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占据较高的比重。

  我们认为,煤矿生产模式经历了纯人力、机械化、设备数字化的发展阶段,正步入全面智能化的阶段,生产效率、管控精细度都有望实现明显提升。

  双碳时代,对煤矿生产的高效率、精细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机械式、半自动化式的方式难以实现精细管控、即时响应的需求,而数据智能化则恰好为实现精细化和高度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认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已经具备了 4 个现实基础条件和 1 个关键催化剂。

  3) 5G、边缘计算、物联网有关技术迭代升级,具备了复杂场景一体化数字平台的应用能力。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

  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4700处以下,平均单井(矿)产能提高到110万吨/年以上。

  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1200处以上,产量占全国 80%左右,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2处,产能8.2亿吨/年;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数量、产能下降到1000 处以下和1.1亿吨/年。

  前 8 家大规模的公司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7.6%,亿吨级以上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43%;千万吨级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0.0亿吨,占全国的 77%。

  而且,煤矿资源的自然分布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区域集中性,内蒙古、山西、陕西原煤产量达 10.6亿吨、10.1亿吨、6.8亿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比重分别为26%、27%、17%,3 个省份合计占比达70%。

  我们认为,煤矿产能向头部集中,客观上为产业政策及标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有助于更加清晰有效的整体调控。

  煤矿产能集中化提升的同时,煤矿机械化程度也随之不断的提高,行业规范性和安全性得到一定效果改善。

  2020年,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8.86%,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8.656吨/工,百万吨死亡率降低至0.059人/百万吨。

  煤矿生产单个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已经较高,为全面一体化智能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天地科技的掘进机、采煤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管理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综采工作面已经实现自动化控制;郑煤机生产的智能成套化工作面配备超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管理系统,实现支架姿态监测与自动控制,设备干涉预测、故障预警、生产系统负载平衡速度匹配智能化控制。

  5G、边缘计算、工业物联网、GIS等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实现高度数字化、一体化的智慧矿山软件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进入2021年,5G 技术已广泛向各个场景渗透,包括交通、安防、医院、教育、电力、车联网、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相关配套技术群、产业链、行业标准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验证,从而开始向更复杂、要求更高的工业生产领域渗透,尤其是终端智能化、数字化得到充分发展;

  边缘计算的发展,使得智能终端得到一定效果的整体协同控制,降低后端数据负载压力同时确保了终端的即时响应;

  工业物联网技术群、GIS 等有关技术的发展,则使得具体场景的流程、规格等复杂需求有了落地的可能。

  整体来看,智慧矿山是基于现有各项先进的技术对矿山工作流程和管控的数字化实现。

  近年来,一系列的有关政策逐渐推进,使得智慧煤矿建设逐渐获得了较为成熟的政策基础和规范指引。

  2016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发布,明白准确地提出未来五年要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矿山,全力发展“互联网+矿业”。

  2018年5月,国家标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34679-2017)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化矿山建设已开始线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将大力推动煤矿现场作业的少人化和无人化。

  2020年以来,有关政策出台的频次、范围、详细程度都较前几年有明显提升,我们大家都认为行业有望受政策驱动进入加速落地和发展阶段。

  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 8 部委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1)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2)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3)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2021年 6 月 5 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研究制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智能化煤矿应基于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的建设思路,采用一套标准体系、构建一张全面感知网络、建设一条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形成一个大数据应用中心,面向不同业务部门实现按需服务。

  2017年全国煤矿仅 47 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20年增至 494 个;已有采煤、钻锚、巡检等 19 种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施应用。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国有望建成智能化生产煤矿数量 1000 处以上,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 75%以上。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单设备自动化、5G 新技术渗透、行业政策积极推动的基础上,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企业热情参加到智能煤矿事业中,成为行业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有望加速行业的发展节奏。

  矿监局、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集团、华为等政府机构与企业代表出席。

  我们认为,矿鸿有望成为智慧矿山底层架构,成为打通各个设备、实现统一协调的基础,有望带动整个生态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华为联合生态伙伴提出“3 个 1+N+5”(一网、一云、一平台、N 应用、五中心)的智能矿山整体架构,利用 5G+AI+鲲鹏云等先进的 ICT 技术与矿业生产融合,助力实现少人开采、智能运输、无人值守、无人驾驶、智能管控等目标,从而提升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帮助矿业企业加速走向智能化,最终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的愿景目标。

  华为井下“一张网”将多种无线技术,包括:e LT E 、5G、 WiFi6、 NB-IoT 以及井 下万兆工业环网,按照不同的生产业务场景进行相对有效的融合,实现矿山生产无线 大带宽、低时延、高并发的优势,承载了煤矿井下语音通讯,高清视频监控,物 联网,远程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场景化应用。

  数字平台是华为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融合NewICT技术,包括AI、大数据、物联网、视频云、GIS、融合通信等平台能力,并基于ROMA将平台能力封装成各类服务,为业务应用提供共性平台能力的支撑,将各类智慧应用从平台重复建设和繁复对接中解脱出来,聚焦在业务实现即可;同时通过WeLink实现各类业务应用的统一入口,使能智慧应用的建设。

  工大高科成立于2001年,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是工业铁路、智能化矿山领域信号控制与安全调度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物流智能化管理、矿井无人驾驶、矿井机车车辆运输智能调度指挥、移动目标精确定位与管控一体化、无线)等解决方案,产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矿山、石化、港口、电力等行业,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

  公司矿井井下窄轨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以自研的矿用轨道运输监控系统为核心,通过构建多网合一的矿山井下高速信息传输通道,使用先进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将井下机车、人员、胶轮车、矿车、物料、设备等移动对象的目标身份识别、移动轨迹跟踪、联锁协同控制、运作时的状态监测、流转过程管理、设备信息交互、远程信息发布等功能综合集成,实现统一技术平台下的矿井移动目标综合安全监控与信息管理。

  产品既可以为客户提供具有全面功能的矿井井下窄轨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的综合业务平台,也能够准确的通过客户需要提供定制化的各个分项系统产品。

  系统以二级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可在地面主控室对矿井的轨道运输实现监控,在调度终端实时显示井下各列车位置、车号及信号灯、道岔状态和区段占用情况。系统能随时反映全部设备和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且能进行故障自动诊断、报警,记录运行过程数据,生成管理报表和列车循环图。

  目前,这一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是井下无人驾驶系统和车皮物料跟踪系统的基础。

  进入2021年,公司与上海能源(采取煤炭生产煤炭生产与运输联营的煤炭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承担建设的辅助运输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助力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千万吨级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王沟煤矿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

  公司为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唐家会煤矿承建集人员精确定位、辅助运输调度指挥及井口智能门禁等一体化的智能管控系统,助力该矿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化矿山评估验收。

  龙软科技成立于2002年,总部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北京市 A 类高新技术、双软认证企业。公司以自主研发的“龙软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为企业、政府、公众提供智慧矿山、智慧安监、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成立二十年来,始终贴合煤炭工业,自主研发并依托北京大学战略合作背景,强化协同。

  目前,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已在全国 18 省市、90 多家能源集团、1400 余家煤炭单位和部分城市、石油天然气及行业监督管理单位得到成功应用。其中,大中型矿业集团120万吨及以上生产矿井的用户比例达82.9%,居全行业首位,2020 年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有44家为公司客户。

  公司及其研发团队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 9 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 项,煤炭工业协会 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其他省部级奖和行业奖数十项,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100 余项。

  公司提供从 GIS 软件、 MES 到基于分布式协同“一张图”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透明化矿山” 管控平台等专业解决方案,实现了公司软件产品的模块化、系统化、平台化、服务化。应用的行业从煤炭单一行业,拓展到石油天然气、应急救援、政府安监、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多行业、多领域,实现了以 LongRuan GIS 为基础平台的持续创新研发及应用。

  公司以自主研发的“龙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为底层开发平台,基本的产品包括 LongRuan GIS、LongRuan GIS“一张图” 、LongRuan 安全云三大基础技术平台及在其基础上开发的系列专业应用软件。

  Longruan GIS 是构建“数字矿山”、“智能矿山”的基础空间数据集成和管理平台。

  Longruan GIS 平台软件具有通用 GIS 平台的大部分特征,由于矿山行业的特殊性和井下采矿的复杂性,需要融入地质学、测量学、采矿学等大量的煤矿专业方面技术。Longruan GIS 软件是针对煤炭行业的特殊专业应用需求和数据处理流程而量身制作开发,既考虑到了煤矿井上下空间对象的复杂性、空间变量的动态变化性,也考虑到了大量空间信息的灰色性和模糊性,适合于处理煤矿专业数据

  煤矿智能化相关这类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现场实施交付工作,如果疫情防控进度没有到达预期,可能影响行业推进节奏。

  煤矿信息化受政策驱动,如果有关政策落地情况没有到达预期,则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推进节奏。

  新一代智能矿山产品属于新事物,要解决客户接受度问题。如果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没有到达预期,则可能会影响行业迭代进度,也可能影响相关公司业绩水平。

  如果行业竞争情况加剧,或者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巨头企业采取压制策略,则可能影响行业内公司的盈利能力。公众号:搜索老范说评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