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作为我省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加强我省专业方面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举措,是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抓手,对于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 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73 号)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征集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2024 年省级高级研修项目选题的通知》(苏人社函〔2024〕158 号),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承办《智能控制技术助推新业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级研修项目成功获批。本次高研班旨在促进高端装备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关键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理念的传播,加快培养和提升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系统行业应用急需紧缺型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有效支撑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助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高质量发展。
采用专家主题报告、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总结交流相结合的研修方式。研修人员完成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后,由江苏省人社厅颁发《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结业证书》,培训学时记入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研修地点: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扬州科教培训中心)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职中南路31号)
全省各市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制造相关领域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具备副高以上职称,或35周岁以下、具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不具备相应职称和学历、但能力业绩特别突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本次研修费用由江苏省专项资金支持,学员培训费、食宿费全免,来回交通费自理。
高级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工程学院——三菱电机联合培训中心主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专家组成员;主要是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机器人及机器视觉等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工作。主持研制各类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伺服运动控制管理系统、过程控制管理系统等教学装备30余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达20余项;编著出版教材6本。主要研究方向为:伺服运动控制系统。
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导。2009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扬州大学工作,目前担任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能源系副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任。201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访问学者;2020年8月~2022年7月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赴镇江高新区挂职科技局副局长。研究方向:能源高效清洁利用、节能减排、综合能源规划。近年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12项。本人所负责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开发应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系主任,黄炎培教学名师,主要是做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教学与科研工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专家组组长,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赛项中国队技术指导专家。主持2009版国家维修电工标准、题库建设,主持2019版国家电工标准、题库建设。主编出版13本教材。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次。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系统。
三级教授,2007年、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三期、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1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技工院校“名牌教师”。2015年被评为泰州市和江苏省“唐培林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2016年被评为泰州市“十行百星”之“教育之星”称号;主编、副主编教材10余本省部级规划教材;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近10个;江苏省、泰州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类专业建设和企业自动化改造。
教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学院副院长,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工匠;江苏省技艺技能传承领办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运维员赛项专家组组长;江苏省状元大赛-电气装置赛项专家组长;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机器人系统集成专家组长;2022年江苏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安全能力测评-工业机器人赛项专家组长;主持“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在线门,“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1本。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机器人系统集成。
1、与熊宣明老师联系报名并按要求提交报名材料,报名表电子档发熊老师qq邮箱;
2、依据提交资料和报名顺序进行资格审核检查,开班前3天通知是否成功录取,录取成功者加入班级群;
4、参训结束后依据学员手册要求提交《满意度调查表》,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